总体结论
    
 一、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去向
    
 四海资讯红足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04%。毕业去向分布详见下图。
   
 表 1  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合并)
         | 
    本科毕业生
         | 
    专科毕业生
         | 
    总体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协议和合同就业
         | 
    2580
         | 
    66.34%
         | 
    102
         | 
    27.57%
         | 
    2682
         | 
    62.97%
         | 
   
   
    升学
         | 
    512
         | 
    13.17%
         | 
    175
         | 
    47.30%
         | 
    687
         | 
    16.13%
         | 
   
   
    灵活就业
         | 
    389
         | 
    10.00%
         | 
    71
         | 
    19.19%
         | 
    460
         | 
    10.80%
         | 
   
   
    自主创业
         | 
    5
         | 
    0.13%
         | 
    1
         | 
    0.27%
         | 
    6
         | 
    0.14%
         | 
   
   
    待就业
         | 
    339
         | 
    8.72%
         | 
    18
         | 
    4.86%
         | 
    357
         | 
    8.38%
         | 
   
   
    暂不就业
         | 
    64
         | 
    1.65%
         | 
    3
         | 
    0.81%
         | 
    67
         | 
    1.57%
         | 
   
  
 
 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00%以上,其中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9.64%,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32%。
   
 
    
   
 图1  2018-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二、就业分布
    
 学校2020届毕业生中73.94%毕业生选择在四川省内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就业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就业职业呈多元化分布;就业单位以“其他企业”为主。
   
 
    
   
 
    
   
 
    
   
 
    
   
 
    
   
 
    
   
 
    
   
 
    
   
 
    
   
 
    
    
 图2  2020届毕业生就业分布
    
 表2  2018-2020届毕业生就业分布
   
 
  
   
    就业分布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就业地区
         | 
    四川省(73.54%)
         | 
    四川省(74.46%)
         | 
    四川省(73.94%)
         | 
   
   
    就业行业
         | 
    制造业(18.70%)
         | 
    制造业(18.23%)
         | 
    制造业(15.73%)
         | 
   
   
    就业职业
         | 
    工程技术人员(24.04%)
         | 
    工程技术人员(24.94%)
         |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3.44%)
         | 
   
   
    就业单位
         | 
    民营企业/个体(60.08%)
         | 
    民营企业/个体(47.06%)
         | 
    其他企业(72.84%%)
         | 
   
  
 
 三、就业质量
    
 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88.38%,专业相关度为75.18%,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0.68%。
   
 
   
 图3  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表3  2018-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专业相关度
         | 
    75.75%
         | 
    76.40%
         | 
    75.18%
         | 
   
   
    工作满意度
         | 
    87.50%
         | 
    89.30%
         | 
    88.38%
         | 
   
   
    职业期待吻合度
         | 
    81.44%
         | 
    81.29%
         | 
    80.68%
         | 
   
  
 
 学校2020届专科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94.03%,专业相关度为80.60%,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3.58%。
   
 
   
 图4  2020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表4  2018-2020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专业相关度
         | 
    100.00%
         | 
    87.62%
         | 
    80.60%
         | 
   
   
    工作满意度
         | 
    90.00%
         | 
    91.35%
         | 
    94.03%
         | 
   
   
    职业期待吻合度
         | 
    84.21%
         | 
    84.76%
         | 
    83.58%
         | 
   
  
 
 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学校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推荐度分别为98.49%、55.12%;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均值为3.90分;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均值为3.74分;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均值处于4.11分。
   
 
   
 图5  2020届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表5  2018-2020届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就业质量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母校满意度
         | 
    98.53%
         | 
    97.89%
         | 
    98.49%
         | 
   
   
    母校推荐度
         | 
    50.50%
         | 
    50.99%
         | 
    55.12%
         | 
   
   
    课堂教学均值
         | 
    3.74
         | 
    3.80
         | 
    3.90 
          | 
   
   
    实践教学均值
         | 
    3.60
         | 
    3.68
         | 
    3.74
         | 
   
   
    任课教师均值
         | 
    3.96
         | 
    4.05
         | 
    4.11
         | 
   
  
 
 五、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
    
 学校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4.26%及以上;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77.70%及以上。
   
 
    
   
 表6  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就创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就业指导服务
         | 
    满意度
         | 
    创业指导服务
         | 
    满意度/帮助度
         | 
   
   
    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
         | 
    96.51%
         | 
    创新创业大赛
         | 
    95.73%
         | 
   
   
    就业手续办理
        (户口档案迁移等)
         | 
    95.86%
         | 
    创业课程和讲座
         | 
    95.68%
         | 
   
   
    职业咨询与辅导
         | 
    95.75%
         | 
    创业模拟与实训
         | 
    95.67%
         | 
   
   
    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
         | 
    94.74%
         | 
    创业指导服务
        (如信息咨询、管理运营等)
         | 
    95.26%
         | 
   
   
    就业帮扶与推荐
         | 
    94.55%
         | 
    创业场地支持
         | 
    80.50%
         | 
   
   
    校园招聘会/宣讲会
         | 
    94.26%
         | 
    创业资金筹措支持
         | 
    77.70%
         | 
   
  
 
 表7  2018-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就业指导服务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
         | 
    96.94%
         | 
    95.09%
         | 
    96.51%
         | 
   
   
    就业手续办理
        (户口档案迁移等)
         | 
    97.43%
         | 
    95.10%
         | 
    95.86%
         | 
   
   
    职业咨询与辅导
         | 
    95.05%
         | 
    93.69%
         | 
    95.75%
         | 
   
   
    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
         | 
    93.94%
         | 
    92.16%
         | 
    94.74%
         | 
   
   
    就业帮扶与推荐
         | 
    95.14%
         | 
    91.73%
         | 
    94.55%
         | 
   
   
    校园招聘会/宣讲会
         | 
    94.31%
         | 
    91.68%
         | 
    94.26%
         | 
   
  
 
 表8  2018-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创业指导服务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创新创业大赛
         | 
    96.97%
         | 
    94.39%
         | 
    95.73%
         | 
   
   
    创业课程和讲座
         | 
    96.11%
         | 
    94.27%
         | 
    95.68%
         | 
   
   
    创业模拟与实训
         | 
    96.52%
         | 
    94.00%
         | 
    95.67%
         | 
   
   
    创业指导服务
        (如信息咨询、管理运营等)
         | 
    96.08%
         | 
    93.66%
         | 
    95.26%
         | 
   
   
    创业场地支持
         | 
    71.43%
         | 
    77.87%
         | 
    80.50%
         | 
   
   
    创业资金筹措支持
         | 
    78.02%
         | 
    74.65%
         | 
    77.70%
         | 
   
  
 
 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近三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在94.00%以上,2020届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9.07%,其中2019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100.00%。
   
 
    
   
 图6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四海资讯红足2020届毕业生共425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88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1.31%;专科毕业生37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69%。
   
 
    
   
 
    
   
 图1- 1  2020届毕业生总体规模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二)学院结构
    
 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2个学院,其中智能制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16.53%、10.54%。
   
 表1- 1  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学院分布
    
 
  
   
    序号
         | 
    学院
         | 
    人数
         | 
    比例
         | 
   
   
    1
         | 
    智能制造学院
         | 
    643
         | 
    16.53%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410
         | 
    10.54%
         | 
   
   
    3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378
         | 
    9.72%
         | 
   
   
    4
         | 
    人文社科学院
         | 
    366
         | 
    9.41%
         | 
   
   
    5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328
         | 
    8.43%
         | 
   
   
    6
         | 
    钒钛学院
         | 
    322
         | 
    8.28%
         | 
   
   
    7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308
         | 
    7.92%
         | 
   
   
    8
         | 
    艺术学院
         | 
    287
         | 
    7.38%
         | 
   
   
    9
         | 
    外国语学院
         | 
    277
         | 
    7.12%
         | 
   
   
    10
         |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 
    240
         | 
    6.17%
         | 
   
   
    11
         | 
    基础医学院
         | 
    207
         | 
    5.32%
         | 
   
   
    12
         | 
    康养学院
         | 
    123
         | 
    3.16%
         | 
   
  
 
 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学校2020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7个学院,其中康养学院、艺术学院专科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35.68%、21.62%。
   
 表1- 2  2020届专科毕业生的学院分布
    
 
  
   
    序号
         | 
    学院
         | 
    人数
         | 
    比例
         | 
   
   
    1
         | 
    康养学院
         | 
    132
         | 
    35.68%
         | 
   
   
    2
         | 
    艺术学院
         | 
    80
         | 
    21.62%
         | 
   
   
    3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42
         | 
    11.35%
         | 
   
   
    4
         | 
    人文社科学院
         | 
    34
         | 
    9.19%
         | 
   
   
    5
         | 
    基础医学院
         | 
    32
         | 
    8.65%
         | 
   
   
    6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30
         | 
    8.11%
         | 
   
   
    7
         |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 
    20
         | 
    5.41%
         | 
   
  
 
 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三)性别结构
    
 学校2020届毕业生中,男生2070人,女生2189人,女生人数较多,男女性别比为0.95:1。
   
 表1- 3  2020届毕业生性别结构
    
 
  
   
    学历
         | 
    男生
         | 
    女生
         | 
    男女性别比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专科毕业生
         | 
    103
         | 
    27.84%
         | 
    267
         | 
    72.16%
         | 
    0.39
         | 
   
   
    本科毕业生
         | 
    1967
         | 
    50.58%
         | 
    1922
         | 
    49.42%
         | 
    1.02
         | 
   
   
    总体
         | 
    2070
         | 
    48.60%
         | 
    2189
         | 
    51.40%
         | 
    0.95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四)生源结构
    
 学校2020届毕业生来自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四川省生源为主,所占比例为93.50%;省外生源主要来自重庆市(0.87%)、山西省(0.70%)等省份(直辖市/自治区)。
   
 表1- 4  2020届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生源地
         | 
    本科毕业生
         | 
    专科毕业生
         | 
    总体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四川省
         | 
    3613
         | 
    92.90%
         | 
    369
         | 
    99.73%
         | 
    3982
         | 
    93.50%
         | 
   
   
    重庆市
         | 
    37
         | 
    0.95%
         | 
    -
         | 
    -
         | 
    37
         | 
    0.87%
         | 
   
   
    山西省
         | 
    30
         | 
    0.77%
         | 
    -
         | 
    -
         | 
    30
         | 
    0.70%
         | 
   
   
    云南省
         | 
    19
         | 
    0.49%
         | 
    1
         | 
    0.27%
         | 
    20
         | 
    0.47%
         | 
   
   
    湖南省
         | 
    20
         | 
    0.51%
         | 
    -
         | 
    -
         | 
    20
         | 
    0.47%
         | 
   
   
    陕西省
         | 
    16
         | 
    0.41%
         | 
    -
         | 
    -
         | 
    16
         | 
    0.38%
         | 
   
   
    河南省
         | 
    13
         | 
    0.33%
         | 
    -
         | 
    -
         | 
    13
         | 
    0.31%
         | 
   
   
    甘肃省
         | 
    13
         | 
    0.33%
         | 
    -
         | 
    -
         | 
    13
         | 
    0.31%
         | 
   
   
    广东省
         | 
    11
         | 
    0.28%
         | 
    -
         | 
    -
         | 
    11
         | 
    0.26%
         | 
   
   
    山东省
         | 
    10
         | 
    0.26%
         | 
    -
         | 
    -
         | 
    10
         | 
    0.23%
         | 
   
   
    河北省
         | 
    9
         | 
    0.23%
         | 
    -
         | 
    -
         | 
    9
         | 
    0.21%
         | 
   
   
    西藏自治区
         | 
    9
         | 
    0.23%
         | 
    -
         | 
    -
         | 
    9
         | 
    0.21%
         | 
   
   
    内蒙古自治区
         | 
    9
         | 
    0.23%
         | 
    -
         | 
    -
         | 
    9
         | 
    0.21%
         | 
   
   
    安徽省
         | 
    9
         | 
    0.23%
         | 
    -
         | 
    -
         | 
    9
         | 
    0.21%
         | 
   
   
    海南省
         | 
    8
         | 
    0.21%
         | 
    -
         | 
    -
         | 
    8
         | 
    0.19%
         | 
   
   
    贵州省
         | 
    8
         | 
    0.21%
         | 
    -
         | 
    -
         | 
    8
         | 
    0.19%
         | 
   
   
    江西省
         | 
    8
         | 
    0.21%
         | 
    -
         | 
    -
         | 
    8
         | 
    0.19%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7
         | 
    0.18%
         | 
    -
         | 
    -
         | 
    7
         | 
    0.16%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6
         | 
    0.15%
         | 
    -
         | 
    -
         | 
    6
         | 
    0.14%
         | 
   
   
    湖北省
         | 
    6
         | 
    0.15%
         | 
    -
         | 
    -
         | 
    6
         | 
    0.14%
         | 
   
   
    吉林省
         | 
    6
         | 
    0.15%
         | 
    -
         | 
    -
         | 
    6
         | 
    0.14%
         | 
   
   
    福建省
         | 
    5
         | 
    0.13%
         | 
    -
         | 
    -
         | 
    5
         | 
    0.12%
         | 
   
   
    黑龙江省
         | 
    5
         | 
    0.13%
         | 
    -
         | 
    -
         | 
    5
         | 
    0.12%
         | 
   
   
    辽宁省
         | 
    4
         | 
    0.10%
         | 
    -
         | 
    -
         | 
    4
         | 
    0.09%
         | 
   
   
    青海省
         | 
    4
         | 
    0.10%
         | 
    -
         | 
    -
         | 
    4
         | 
    0.09%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
         | 
    0.08%
         | 
    -
         | 
    -
         | 
    3
         | 
    0.07%
         | 
   
   
    浙江省
         | 
    1
         | 
    0.03%
         | 
    -
         | 
    -
         | 
    1
         | 
    0.02%
         | 
   
   
    总计
         | 
    3889
         | 
    100.00%
         | 
    370
         | 
    100.00%
         | 
    4259
         | 
    100.00%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04%,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9.64%,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4.32%。
   
 
    
   
 图1- 2  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注:已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基层项目、升学、出国(境)、自主创业及应征义务兵;就业率=(已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100.00%。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从其去向构成来看,学校2020届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57.48%),“升学”(16.11%)和“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0.80%)次之;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60.56%),“升学”(13.14%)次之;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升学”(47.30%),“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25.14%)次之。
   
 表1- 5  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 
    本科毕业生
         | 
    专科毕业生
         | 
    总体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2355
         | 
    60.56%
         | 
    93
         | 
    25.14%
         | 
    2448
         | 
    57.48%
         | 
   
   
    升学
         | 
    511
         | 
    13.14%
         | 
    175
         | 
    47.30%
         | 
    686
         | 
    16.11%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389
         | 
    10.00%
         | 
    71
         | 
    19.19%
         | 
    460
         | 
    10.80%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205
         | 
    5.27%
         | 
    9
         | 
    2.43%
         | 
    214
         | 
    5.02%
         | 
   
   
    应征义务兵
         | 
    13
         | 
    0.33%
         | 
    -
         | 
    -
         | 
    13
         | 
    0.31%
         | 
   
   
    自主创业
         | 
    5
         | 
    0.13%
         | 
    1
         | 
    0.27%
         | 
    6
         | 
    0.14%
         | 
   
   
    地方基层项目
         | 
    4
         | 
    0.10%
         | 
    -
         | 
    -
         | 
    4
         | 
    0.09%
         | 
   
   
    国家基层项目
         | 
    3
         | 
    0.08%
         | 
    -
         | 
    -
         | 
    3
         | 
    0.07%
         | 
   
   
    出国、出境
         | 
    1
         | 
    0.03%
         | 
    -
         | 
    -
         | 
    1
         | 
    0.02%
         | 
   
   
    待就业
         | 
    339
         | 
    8.72%
         | 
    18
         | 
    4.86%
         | 
    357
         | 
    8.38%
         | 
   
   
    不就业拟升学
         | 
    39
         | 
    1.00%
         | 
    1
         | 
    0.27%
         | 
    40
         | 
    0.94%
         | 
   
   
    其他暂不就业
         | 
    25
         | 
    0.64%
         | 
    2
         | 
    0.54%
         | 
    27
         | 
    0.63%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二)各学院的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2个学院,其中人文社科学院(98.09%)、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97.50%)和经济与管理学院(95.85%)等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图1- 3  2020届各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专科毕业生:学校2020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7个学院,其中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100.00%)、人文社科学院(100.00%)、艺术学院(97.50%)等学院专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图1- 4  2020届各学院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三)各专业的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52个专业,其中物流管理(100.00%)、国际经济与贸易(100.00%)、秘书学(100.00%)等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表1- 6  2020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分布
    
 
  
   
    专业
         | 
    毕业生人数
         | 
    已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物流管理
         | 
    42
         | 
    42
         | 
    100.00%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9
         | 
    39
         | 
    100.00%
         | 
   
   
    秘书学
         | 
    31
         | 
    31
         | 
    100.00%
         | 
   
   
    冶金工程
         | 
    30
         | 
    30
         | 
    100.00%
         | 
   
   
    金属材料工程
         | 
    27
         | 
    27
         | 
    100.00%
         | 
   
   
    汉语言文学
         | 
    91
         | 
    90
         | 
    98.90%
         | 
   
   
    汽车服务工程
         | 
    61
         | 
    60
         | 
    98.36%
         | 
   
   
    翻译
         | 
    61
         | 
    60
         | 
    98.36%
         | 
   
   
    法学
         | 
    109
         | 
    107
         | 
    98.17%
         | 
   
   
    建筑学
         | 
    49
         | 
    48
         | 
    97.96%
         | 
   
   
    工商管理
         | 
    48
         | 
    47
         | 
    97.92%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45
         | 
    44
         | 
    97.78%
         | 
   
   
    行政管理
         | 
    40
         | 
    39
         | 
    97.50%
         | 
   
   
    车辆工程
         | 
    134
         | 
    130
         | 
    97.01%
         | 
   
   
    旅游管理
         | 
    95
         | 
    92
         | 
    96.84%
         | 
   
   
    会计学
         | 
    160
         | 
    154
         | 
    96.25%
         | 
   
   
    矿物加工工程
         | 
    22
         | 
    21
         | 
    95.45%
         | 
   
   
    测绘工程
         | 
    34
         | 
    32
         | 
    94.12%
         | 
   
   
    应用化学
         | 
    47
         | 
    44
         | 
    93.6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78
         | 
    73
         | 
    93.59%
         | 
   
   
    英语
         | 
    140
         | 
    131
         | 
    93.57%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92
         | 
    86
         | 
    93.48%
         | 
   
   
    产品设计
         | 
    72
         | 
    67
         | 
    93.06%
         | 
   
   
    财务管理
         | 
    82
         | 
    76
         | 
    92.68%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38
         | 
    35
         | 
    92.11%
         | 
   
   
    商务英语
         | 
    76
         | 
    70
         | 
    92.11%
         | 
   
   
    工业工程
         | 
    34
         | 
    31
         | 
    91.18%
         | 
   
   
    网络工程
         | 
    77
         | 
    70
         | 
    90.91%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63
         | 
    57
         | 
    90.48%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31
         | 
    28
         | 
    90.32%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31
         | 
    28
         | 
    90.32%
         | 
   
   
    土木工程
         | 
    162
         | 
    146
         | 
    90.12%
         | 
   
   
    采矿工程
         | 
    30
         | 
    27
         | 
    90.00%
         | 
   
   
    市场营销
         | 
    39
         | 
    35
         | 
    89.74%
         | 
   
   
    工程管理
         | 
    88
         | 
    78
         | 
    88.64%
         | 
   
   
    护理学
         | 
    123
         | 
    109
         | 
    88.6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6
         | 
    76
         | 
    88.37%
         | 
   
   
    环境设计
         | 
    86
         | 
    75
         | 
    87.21%
         | 
   
   
    城乡规划
         | 
    45
         | 
    39
         | 
    86.67%
         | 
   
   
    自动化
         | 
    73
         | 
    63
         | 
    86.30%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2
         | 
    36
         | 
    85.71%
         | 
   
   
    环境工程
         | 
    88
         | 
    75
         | 
    85.23%
         | 
   
   
    软件工程
         | 
    123
         | 
    104
         | 
    84.5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197
         | 
    165
         | 
    83.76%
         | 
   
   
    工业设计
         | 
    49
         | 
    41
         | 
    83.67%
         | 
   
   
    视觉传达设计
         | 
    91
         | 
    76
         | 
    83.52%
         | 
   
   
    生物工程
         | 
    42
         | 
    35
         | 
    83.33%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1
         | 
    34
         | 
    82.9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66
         | 
    134
         | 
    80.72%
         | 
   
   
    园艺
         | 
    39
         | 
    31
         | 
    79.49%
         | 
   
   
    电子信息工程
         | 
    93
         | 
    70
         | 
    75.27%
         | 
   
   
    临床医学
         | 
    207
         | 
    148
         | 
    71.50%
         | 
   
   
    总计
         | 
    3889
         | 
    3486
         | 
    89.64%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专科毕业生:学校2020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10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100.00%)、雕刻艺术设计(100.00%)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100.00%)等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表1- 7  2020届专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分布
    
 
  
   
    专业
         | 
    毕业生人数
         | 
    已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学前教育
         | 
    34
         | 
    34
         | 
    100.00%
         | 
   
   
    雕刻艺术设计
         | 
    33
         | 
    33
         | 
    100.00%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20
         | 
    20
         | 
    100.00%
         | 
   
   
    助产
         | 
    27
         | 
    26
         | 
    96.30%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47
         | 
    45
         | 
    95.74%
         | 
   
   
    护理
         | 
    77
         | 
    72
         | 
    93.51%
         | 
   
   
    眼视光技术
         | 
    32
         | 
    29
         | 
    90.62%
         | 
   
   
    会计
         | 
    42
         | 
    38
         | 
    90.48%
         | 
   
   
    建筑工程技术
         | 
    30
         | 
    27
         | 
    90.00%
         | 
   
   
    康复治疗技术
         | 
    28
         | 
    25
         | 
    89.29%
         | 
   
   
    总计
         | 
    370
         | 
    349
         | 
    94.32%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四)未就业分析
    
 2020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共42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03人,专科毕业生21人),对未就业毕业生进一步调研显示:本科毕业生目前主要在“准备升学考试”(43.06%)、“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23.61%)和“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13.19%);专科毕业生主要在“准备升学考试”(44.44%)。
   
 
    
   
 图1- 5  未就业毕业生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就业流向
    
 (一)就业地区分布
    
 就业区域分布:四川省内为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人数为2318人,占比为73.94%;其中,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为72.91%,人数为2159人;专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为91.38%,人数为159人。此外,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重庆市、广东省、浙江省,占比分别为3.99%、3.76%、3.60%。
   
 
    
   
 图1- 6  2020届毕业生省内、省外就业占比
    
 表1- 8  2020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省内外
         | 
    本科毕业生
         | 
    专科毕业生
         | 
    总体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省内就业
         | 
    2159
         | 
    72.91%
         | 
    159
         | 
    91.38%
         | 
    2318
         | 
    73.94%
         | 
   
   
    省外就业
         | 
    802
         | 
    27.09%
         | 
    15
         | 
    8.62%
         | 
    817
         | 
    26.06%
         | 
   
   
    重庆市
         | 
    121
         | 
    4.09%
         | 
    4
         | 
    2.30%
         | 
    125
         | 
    3.99%
         | 
   
   
    广东省
         | 
    114
         | 
    3.85%
         | 
    4
         | 
    2.30%
         | 
    118
         | 
    3.76%
         | 
   
   
    浙江省
         | 
    113
         | 
    3.82%
         | 
    -
         | 
    -
         | 
    113
         | 
    3.60%
         | 
   
   
    江苏省
         | 
    67
         | 
    2.26%
         | 
    -
         | 
    -
         | 
    67
         | 
    2.14%
         | 
   
   
    湖北省
         | 
    47
         | 
    1.59%
         | 
    -
         | 
    -
         | 
    47
         | 
    1.50%
         | 
   
   
    云南省
         | 
    43
         | 
    1.45%
         | 
    2
         | 
    1.15%
         | 
    45
         | 
    1.44%
         | 
   
   
    福建省
         | 
    40
         | 
    1.35%
         | 
    1
         | 
    0.57%
         | 
    41
         | 
    1.31%
         | 
   
   
    贵州省
         | 
    30
         | 
    1.01%
         | 
    1
         | 
    0.57%
         | 
    31
         | 
    0.99%
         | 
   
   
    北京市
         | 
    30
         | 
    1.01%
         | 
    -
         | 
    -
         | 
    30
         | 
    0.96%
         | 
   
   
    上海市
         | 
    26
         | 
    0.88%
         | 
    -
         | 
    -
         | 
    26
         | 
    0.83%
         | 
   
   
    安徽省
         | 
    22
         | 
    0.74%
         | 
    1
         | 
    -
         | 
    22
         | 
    0.70%
         | 
   
   
    陕西省
         | 
    18
         | 
    0.61%
         | 
    -
         | 
    -
         | 
    18
         | 
    0.57%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15
         | 
    0.51%
         | 
    2
         | 
    1.15%
         | 
    17
         | 
    0.54%
         | 
   
   
    湖南省
         | 
    14
         | 
    0.47%
         | 
    1
         | 
    0.57%
         | 
    15
         | 
    0.48%
         | 
   
   
    河南省
         | 
    14
         | 
    0.47%
         | 
    -
         | 
    -
         | 
    14
         | 
    0.45%
         | 
   
   
    山东省
         | 
    14
         | 
    0.47%
         | 
    -
         | 
    -
         | 
    14
         | 
    0.45%
         | 
   
   
    山西省
         | 
    13
         | 
    0.44%
         | 
    -
         | 
    -
         | 
    13
         | 
    0.41%
         | 
   
   
    西藏自治区
         | 
    11
         | 
    0.37%
         | 
    -
         | 
    -
         | 
    11
         | 
    0.3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8
         | 
    0.27%
         | 
    -
         | 
    -
         | 
    8
         | 
    0.26%
         | 
   
   
    内蒙古自治区
         | 
    7
         | 
    0.24%
         | 
    -
         | 
    -
         | 
    7
         | 
    0.22%
         | 
   
   
    江西省
         | 
    7
         | 
    0.24%
         | 
    -
         | 
    -
         | 
    7
         | 
    0.22%
         | 
   
   
    甘肃省
         | 
    7
         | 
    0.24%
         | 
    -
         | 
    -
         | 
    7
         | 
    0.22%
         | 
   
   
    海南省
         | 
    5
         | 
    0.17%
         | 
    -
         | 
    -
         | 
    5
         | 
    0.16%
         | 
   
   
    河北省
         | 
    5
         | 
    0.17%
         | 
    -
         | 
    -
         | 
    5
         | 
    0.16%
         | 
   
   
    青海省
         | 
    4
         | 
    0.14%
         | 
    -
         | 
    -
         | 
    4
         | 
    0.13%
         | 
   
   
    天津市
         | 
    3
         | 
    0.10%
         | 
    -
         | 
    -
         | 
    3
         | 
    0.10%
         | 
   
   
    吉林省
         | 
    2
         | 
    0.07%
         | 
    -
         | 
    -
         | 
    2
         | 
    0.06%
         | 
   
   
    辽宁省
         | 
    1
         | 
    0.03%
         | 
    -
         | 
    -
         | 
    1
         | 
    0.03%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1
         | 
    0.03%
         | 
      | 
      | 
    1
         | 
    0.03%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省内就业城市:四川省内就业的毕业生有1166人流向了成都市(50.30%)、有441人流入攀枝花市(19.03%);其中,本科毕业生与专科毕业生流向成都市的人数较多,本科为1109人,占比为51.37%,专科为57人,占比35.85%。
   
 表1- 9  2020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
    
 
  
   
    就业市
         | 
    本科毕业生
         | 
    专科毕业生
         | 
    总体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成都市
         | 
    1109
         | 
    51.37%
         | 
    57
         | 
    35.85%
         | 
    1166
         | 
    50.30%
         | 
   
   
    攀枝花市
         | 
    405
         | 
    18.76%
         | 
    36
         | 
    22.64%
         | 
    441
         | 
    19.03%
         | 
   
   
    绵阳市
         | 
    87
         | 
    4.03%
         | 
    4
         | 
    2.52%
         | 
    91
         | 
    3.93%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40
         | 
    1.85%
         | 
    13
         | 
    8.18%
         | 
    53
         | 
    2.29%
         | 
   
   
    南充市
         | 
    46
         | 
    2.13%
         | 
    7
         | 
    4.40%
         | 
    53
         | 
    2.29%
         | 
   
   
    广安市
         | 
    47
         | 
    2.18%
         | 
    3
         | 
    1.89%
         | 
    50
         | 
    2.16%
         | 
   
   
    乐山市
         | 
    46
         | 
    2.13%
         | 
    3
         | 
    1.89%
         | 
    49
         | 
    2.11%
         | 
   
   
    遂宁市
         | 
    35
         | 
    1.62%
         | 
    11
         | 
    6.92%
         | 
    46
         | 
    1.98%
         | 
   
   
    眉山市
         | 
    43
         | 
    1.99%
         | 
    2
         | 
    1.26%
         | 
    45
         | 
    1.94%
         | 
   
   
    宜宾市
         | 
    39
         | 
    1.81%
         | 
    4
         | 
    2.52%
         | 
    43
         | 
    1.86%
         | 
   
   
    德阳市
         | 
    38
         | 
    1.76%
         | 
    3
         | 
    1.89%
         | 
    41
         | 
    1.77%
         | 
   
   
    达州市
         | 
    35
         | 
    1.62%
         | 
    5
         | 
    3.14%
         | 
    40
         | 
    1.73%
         | 
   
   
    泸州市
         | 
    34
         | 
    1.57%
         | 
    3
         | 
    1.89%
         | 
    37
         | 
    1.60%
         | 
   
   
    内江市
         | 
    37
         | 
    1.71%
         | 
    -
         | 
    -
         | 
    37
         | 
    1.60%
         | 
   
   
    资阳市
         | 
    29
         | 
    1.34%
         | 
    1
         | 
    0.63%
         | 
    1
         | 
    1.29%
         | 
   
   
    自贡市
         | 
    22
         | 
    1.02%
         | 
    3
         | 
    1.89%
         | 
    25
         | 
    1.08%
         | 
   
   
    巴中市
         | 
    17
         | 
    0.79%
         | 
    3
         | 
    1.89%
         | 
    20
         | 
    0.86%
         | 
   
   
    雅安市
         | 
    19
         | 
    0.88%
         | 
    -
         | 
    -
         | 
    19
         | 
    0.82%
         | 
   
   
    广元市
         | 
    14
         | 
    0.65%
         | 
    1
         | 
    0.63%
         | 
    15
         | 
    0.65%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14
         | 
    0.65%
         | 
    -
         | 
    -
         | 
    14
         | 
    0.60%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3
         | 
    0.14%
         | 
    -
         | 
    -
         | 
    3
         | 
    0.13%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生源地与就业地域交叉分析:省内生源中,76.78%选择留在本省工作;42.25%的省外生源也优先考虑在省内就业,36.82%的省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
   
 
    
   
 
    
   
 图1- 7  省内、省外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二)就业行业分布
    
 学校2020届毕业生行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制造业(15.73%)、建筑业(14.5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26%)、批发和零售业(11.19%)。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制造业”(16.52%),“建筑业”(15.13%)次之;专科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卫生和社会工作”(45.98%),“批发和零售业”(13.79%)次之。
   
 
    
   
 图1- 8  2020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分布
    
 表1- 10  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占比排名前十的行业分布
    
 
  
   
    就业行业
         | 
    人数
         | 
    占比
         | 
   
   
    制造业
         | 
    488
         | 
    16.52%
         | 
   
   
    建筑业
         | 
    447
         | 
    15.1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38
         | 
    14.83%
         | 
   
   
    批发和零售业
         | 
    326
         | 
    11.0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96
         | 
    6.64%
         | 
   
   
    教育
         | 
    183
         | 
    6.1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80
         | 
    6.09%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16
         | 
    3.9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74
         | 
    2.5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62
         | 
    2.10%
         | 
   
  
 
 表1- 11  2020届专科毕业生就业量占比排名前十的行业分布
    
 
  
   
    就业行业
         | 
    人数
         | 
    占比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80
         | 
    45.98%
         | 
   
   
    批发和零售业
         | 
    24
         | 
    13.7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5
         | 
    8.62%
         | 
   
   
    教育
         | 
    13
         | 
    7.47%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8
         | 
    4.6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
         | 
    4.02%
         | 
   
   
    建筑业
         | 
    7
         | 
    4.02%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5
         | 
    2.87%
         | 
   
   
    制造业
         | 
    4
         | 
    2.30%
         | 
   
   
    房地产业
         | 
    3
         | 
    1.72%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三)就业职业分布
    
 2020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33.44%;其次为“工程技术人员”(23.89%)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0.19%)。
    
 图1- 9  2020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职业分布
    
 表1- 12  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占比排名前十的职业分布
    
 
  
   
    就业职业
         | 
    人数
         | 
    本科毕业生
         |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 
    977
         | 
    33.13%
         | 
   
   
    工程技术人员
         | 
    741
         | 
    25.13%
         |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316
         | 
    10.72%
         | 
   
   
    经济业务人员
         | 
    182
         | 
    6.17%
         |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 
    179
         | 
    6.07%
         |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 
    157
         | 
    5.32%
         | 
   
   
    教学人员
         | 
    145
         | 
    4.92%
         | 
   
   
    其他人员
         | 
    56
         | 
    1.90%
         | 
   
   
    金融业务人员
         | 
    44
         | 
    1.49%
         | 
   
   
    法律专业人员
         | 
    42
         | 
    1.42%
         | 
   
  
 
 表1- 13  2020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
    
 
  
   
    就业职业
         | 
    人数
         | 
    专科毕业生
         |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 
    69
         | 
    39.88%
         |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 
    67
         | 
    38.73%
         | 
   
   
    教学人员
         | 
    9
         | 
    5.20%
         |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 
    9
         | 
    5.20%
         | 
   
   
    其他人员
         | 
    5
         | 
    2.89%
         | 
   
   
    工程技术人员
         | 
    5
         | 
    2.89%
         |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 
    3
         | 
    1.73%
         |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2
         | 
    1.16%
         | 
   
   
    金融业务人员
         | 
    2
         | 
    1.16%
         | 
   
   
    经济业务人员
         | 
    1
         | 
    0.58%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四)就业单位分布
    
 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较为多元,以“其他企业为主”,人数为2293人,占比为73.74%;“国有企业”次之,人数为434人,占比为14.39%。相较于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单位布局较为集中,主要签约“其他企业”,人数为100人,比例达57.47%;此外,专科毕业生签约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达27.01%。
    
 表1- 14  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性质
         | 
    本科毕业生
         | 
    专科毕业生
         | 
    总体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其他企业
         | 
    2193
         | 
    73.74%
         | 
    100
         | 
    57.47%
         | 
    2293
         | 
    72.84%
         | 
   
   
    国有企业
         | 
    428
         | 
    14.39%
         | 
    6
         | 
    3.45%
         | 
    434
         | 
    13.79%
         | 
   
   
    医疗卫生单位
         | 
    149
         | 
    5.01%
         | 
    47
         | 
    27.01%
         | 
    196
         | 
    6.23%
         | 
   
   
    三资企业
         | 
    74
         | 
    2.49%
         | 
    -
         | 
    -
         | 
    74
         | 
    2.35%
         | 
   
   
    其他事业单位
         | 
    31
         | 
    1.04%
         | 
    15
         | 
    8.62%
         | 
    46
         | 
    1.46%
         | 
   
   
    其他
         | 
    26
         | 
    0.87%
         | 
    2
         | 
    1.15%
         | 
    28
         | 
    0.89%
         | 
   
   
    中初教育单位
         | 
    22
         | 
    0.74%
         | 
    1
         | 
    0.57%
         | 
    23
         | 
    0.73%
         | 
   
   
    机关
         | 
    18
         | 
    0.61%
         | 
    -
         | 
    -
         | 
    18
         | 
    0.57%
         | 
   
   
    部队
         | 
    14
         | 
    0.47%
         | 
    1
         | 
    0.57%
         | 
    15
         | 
    0.48%
         | 
   
   
    党政机关
         | 
    7
         | 
    0.24%
         | 
    -
         | 
    -
         | 
    7
         | 
    0.22%
         | 
   
   
    民营企业/个体
         | 
    5
         | 
    0.17%
         | 
    1
         | 
    0.57%
         | 
    6
         | 
    0.19%
         | 
   
   
    城镇社区
         | 
    3
         | 
    0.10%
         | 
    -
         | 
    0.57%
         | 
    3
         | 
    0.13%
         | 
   
   
    高等教育单位
         | 
    2
         | 
    0.07%
         | 
    1
         | 
    -
         | 
    3
         | 
    0.06%
         | 
   
   
    农村建制村
         | 
    1
         | 
    0.03%
         | 
    -
         | 
    -
         | 
    1
         | 
    0.03%
         | 
   
   
    科研设计单位
         | 
    1
         | 
    0.03%
         | 
    -
         | 
    -
         | 
    1
         | 
    0.03%
         | 
   
  
 
 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四、深造及创业情况
    
 (一)国内升学
    
 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511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13.14%;专科毕业生中,共有175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47.30%。
    
 表1- 15  2020届毕业生升学人数及比例
    
 
  
   
    学历
         | 
    人数
         | 
    占比
         | 
   
   
    本科毕业生
         | 
    511
         | 
    13.14%
         | 
   
   
    专科毕业生
         | 
    175
         | 
    47.30%
         | 
   
   
    总体
         | 
    686
         | 
    16.11%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二)出国(境)
    
 留学人数及比例:学校2020届毕业生中,共有1人选择出国(境)深造(0.02%)。
   
 (三)自主创业
    
 创业人数及比例:学校2020届毕业生中,共有6人选择自主创业(0.14%);其中本科毕业生5人,专科毕业生1人。
   
 
    
   
 表1- 16  2020届毕业生创业人数及比例
    
 
  
   
    学历
         | 
    人数
         | 
    占比
         | 
   
   
    本科毕业生
         | 
    5
         | 
    0.13%
         | 
   
   
    专科毕业生
         | 
    1
         | 
    0.27%
         | 
   
   
    总体
         | 
    6
         | 
    0.14%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创业行业:2020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呈多元化分布,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和“金融业”。
   
 
    
   
 图1- 10  2020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理念,以强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为重点,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的工作积极性,落实好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工程。形成学校党政领导亲自抓、就业部门牵头抓、学院分管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参与抓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学校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构建了“1234”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即每个学生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两门课程,打造就业教育课程、个性化咨询辅导、招生宣讲三支专业化队伍,建设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讲座体系、实践活动体系、个体咨询辅导四大体系。
   
 同时,举办了就业政策宣传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组织二级学院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形成政府就业主管部门给毕业生讲政策、用人单位HR给毕业生讲需求、优秀校友给毕业生讲感受多层次就业指导格局。
   
 
  
   
   优秀校友、上海卒相企管总经理姜伟          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
    
 学校与用人单位、人才资源公司、政府合作,四方联动就业拓展市场,持续推进就业基地建设。学校与本市就业促进中心和浙江省温岭市人社局建立了就业服务工作站。与各大国企、医院、上市公司等485家单位签订了四海资讯红足实习基地。
   
 
  
   
 学校按照上级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动员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艰苦地区就业、到国家基层项目中就业,特别是选拔优秀毕业生到新疆任职的组织工作非常扎实有效。
   
 
  
   
 西部计划                             应征义务兵
   
 学校帮助困难毕业生解决学业、心理和求职过程中的问题。在物质层面,给予困难毕业生资金、场地信息等方面资助,努力为困难毕业生排忧解难,达到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全部就业。2020届毕困难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951人,金额142.65万元。2020届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资金发放312人,金额18.72万元。
   
 四海资讯红足2020届毕业生共计4259人,其中本科3889人,专科370人,就业人数3835人,就业率90.04%。学校2020届毕业生涵盖62个专业(其中本科52个,专科10个),本科就业3486人,就业率89.64%。专科就业349人,就业率94.32%。学校共为2020届毕业生举办大中型就业“双选会”线下1场,线上空中双选会4场,专场招聘会近100场。提供就业岗位需求计划近3万个,就业岗位供需比7.04:1,圆满完成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2019年秋季线下双选会                2020年春季线上空中双选会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从“学生”视角综合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较全面的了解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竞争优劣势。其中,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
   
 一、本科毕业生
    
 (一)专业相关度
    
 总体专业相关度:75.18%的本科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专业相关度较高;可见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契合度较高,能学以致用。
   
 
    
   
 图3- 1  2020届本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注:专业相关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相关”、“比较相关”、“一般”、“比较不相关”、“很不相关”和“无法评价”;其中,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各主要专业的专业相关度:2020届本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相对较高的专业是护理学(100.00%)、临床医学(100.00%)、建筑学(100.00%)等。
   
 表3- 1  2020届各主要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情况分布
    
 
  
   
    专业
         | 
    很相关
         | 
    比较相关
         | 
    一般
         | 
    比较不相关
         | 
    很不相关
         | 
    相关度
         | 
    均值
         | 
   
   
    护理学
         | 
    70.00%
         | 
    20.00%
         | 
    10.00%
         | 
    0.00%
         | 
    0.00%
         | 
    100.00%
         | 
    4.60
         | 
   
   
    临床医学
         | 
    60.00%
         | 
    24.00%
         | 
    16.00%
         | 
    0.00%
         | 
    0.00%
         | 
    100.00%
         | 
    4.44
         | 
   
   
    建筑学
         | 
    47.37%
         | 
    31.58%
         | 
    21.05%
         | 
    0.00%
         | 
    0.00%
         | 
    100.00%
         | 
    4.2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5.00%
         | 
    37.50%
         | 
    33.33%
         | 
    4.17%
         | 
    0.00%
         | 
    95.83%
         | 
    3.83
         | 
   
   
    应用化学
         | 
    10.53%
         | 
    47.37%
         | 
    36.84%
         | 
    0.00%
         | 
    5.26%
         | 
    94.74%
         | 
    3.58
         | 
   
   
    土木工程
         | 
    33.33%
         | 
    42.59%
         | 
    17.59%
         | 
    3.70%
         | 
    2.78%
         | 
    93.52%
         | 
    4.00
         | 
   
   
    会计学
         | 
    25.64%
         | 
    38.46%
         | 
    24.36%
         | 
    5.13%
         | 
    6.41%
         | 
    88.46%
         | 
    3.72
         | 
   
   
    测绘工程
         | 
    15.38%
         | 
    23.08%
         | 
    46.15%
         | 
    0.00%
         | 
    15.38%
         | 
    84.62%
         | 
    3.23
         | 
   
   
    英语
         | 
    26.32%
         | 
    34.21%
         | 
    23.68%
         | 
    5.26%
         | 
    10.53%
         | 
    84.21%
         | 
    3.61
         | 
   
   
    城乡规划
         | 
    13.64%
         | 
    31.82%
         | 
    36.36%
         | 
    18.18%
         | 
    0.00%
         | 
    81.82%
         | 
    3.41
         | 
   
   
    软件工程
         | 
    11.48%
         | 
    44.26%
         | 
    24.59%
         | 
    11.48%
         | 
    8.20%
         | 
    80.33%
         | 
    3.39
         | 
   
   
    网络工程
         | 
    25.00%
         | 
    25.00%
         | 
    30.00%
         | 
    12.50%
         | 
    7.50%
         | 
    80.00%
         | 
    3.48
         | 
   
   
    汉语言文学
         | 
    26.67%
         | 
    13.33%
         | 
    40.00%
         | 
    13.33%
         | 
    6.67%
         | 
    80.00%
         | 
    3.40
         | 
   
   
    工程管理
         | 
    23.26%
         | 
    39.53%
         | 
    16.28%
         | 
    13.95%
         | 
    6.98%
         | 
    79.07%
         | 
    3.5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10.71%
         | 
    35.71%
         | 
    32.14%
         | 
    7.14%
         | 
    14.29%
         | 
    78.57%
         | 
    3.21
         | 
   
   
    环境工程
         | 
    14.81%
         | 
    40.74%
         | 
    22.22%
         | 
    11.11%
         | 
    11.11%
         | 
    77.78%
         | 
    3.37
         | 
   
   
    生物工程
         | 
    5.56%
         | 
    44.44%
         | 
    27.78%
         | 
    11.11%
         | 
    11.11%
         | 
    77.78%
         | 
    3.22
         | 
   
   
    翻译
         | 
    11.76%
         | 
    58.82%
         | 
    5.88%
         | 
    11.76%
         | 
    11.76%
         | 
    76.47%
         | 
    3.47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25.00%
         | 
    25.00%
         | 
    25.00%
         | 
    0.00%
         | 
    25.00%
         | 
    75.00%
         | 
    3.25
         | 
   
   
    财务管理
         | 
    17.50%
         | 
    22.50%
         | 
    35.00%
         | 
    12.50%
         | 
    12.50%
         | 
    75.00%
         | 
    3.2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00%
         | 
    18.67%
         | 
    36.00%
         | 
    8.00%
         | 
    17.33%
         | 
    74.67%
         | 
    3.1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8.60%
         | 
    32.56%
         | 
    23.26%
         | 
    9.30%
         | 
    16.28%
         | 
    74.42%
         | 
    3.28
         | 
   
   
    市场营销
         | 
    5.26%
         | 
    21.05%
         | 
    47.37%
         | 
    26.32%
         | 
    0.00%
         | 
    73.68%
         | 
    3.05
         | 
   
   
    视觉传达设计
         | 
    25.00%
         | 
    29.17%
         | 
    16.67%
         | 
    8.33%
         | 
    20.83%
         | 
    70.83%
         | 
    3.29
         | 
   
   
    工商管理
         | 
    11.11%
         | 
    25.93%
         | 
    33.33%
         | 
    14.81%
         | 
    14.81%
         | 
    70.37%
         | 
    3.04
         | 
   
   
    车辆工程
         | 
    15.79%
         | 
    23.68%
         | 
    28.95%
         | 
    15.79%
         | 
    15.79%
         | 
    68.42%
         | 
    3.08
         | 
   
   
    商务英语
         | 
    8.33%
         | 
    50.00%
         | 
    8.33%
         | 
    16.67%
         | 
    16.67%
         | 
    66.67%
         | 
    3.17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45%
         | 
    29.03%
         | 
    30.65%
         | 
    20.97%
         | 
    12.90%
         | 
    66.13%
         | 
    2.95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88%
         | 
    5.88%
         | 
    52.94%
         | 
    5.88%
         | 
    29.41%
         | 
    64.71%
         | 
    2.53
         | 
   
   
    环境设计
         | 
    24.00%
         | 
    16.00%
         | 
    24.00%
         | 
    16.00%
         | 
    20.00%
         | 
    64.00%
         | 
    3.08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0.00%
         | 
    27.27%
         | 
    36.36%
         | 
    0.00%
         | 
    36.36%
         | 
    63.64%
         | 
    2.55
         | 
   
   
    电子信息工程
         | 
    3.03%
         | 
    27.27%
         | 
    33.33%
         | 
    12.12%
         | 
    24.24%
         | 
    63.64%
         | 
    2.7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6.25%
         | 
    0.00%
         | 
    56.25%
         | 
    18.75%
         | 
    18.75%
         | 
    62.50%
         | 
    2.5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55%
         | 
    27.27%
         | 
    27.27%
         | 
    13.64%
         | 
    27.27%
         | 
    59.09%
         | 
    2.68
         | 
   
   
    物流管理
         | 
    10.34%
         | 
    13.79%
         | 
    31.03%
         | 
    13.79%
         | 
    31.03%
         | 
    55.17%
         | 
    2.59
         | 
   
   
    自动化
         | 
    5.00%
         | 
    30.00%
         | 
    20.00%
         | 
    30.00%
         | 
    15.00%
         | 
    55.00%
         | 
    2.80
         | 
   
   
    产品设计
         | 
    3.70%
         | 
    18.52%
         | 
    25.93%
         | 
    14.81%
         | 
    37.04%
         | 
    48.15%
         | 
    2.37
         | 
   
   
    园艺
         | 
    18.18%
         | 
    18.18%
         | 
    9.09%
         | 
    9.09%
         | 
    45.45%
         | 
    45.45%
         | 
    2.55
         | 
   
   
    工业设计
         | 
    0.00%
         | 
    8.33%
         | 
    33.33%
         | 
    16.67%
         | 
    41.67%
         | 
    41.67%
         | 
    2.08
         | 
   
   
    汽车服务工程
         | 
    0.00%
         | 
    23.53%
         | 
    17.65%
         | 
    11.76%
         | 
    47.06%
         | 
    41.18%
         | 
    2.18
         | 
   
  
 
 注:1.专业相关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相关”、“比较相关”、“一般”、“比较不相关”、“很不相关”和“无法评价”;其中,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相关”=5分,“很不相关”=1分),计算其均值。
   
 2.秘书学等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的分析范围。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想找相关工作,但是就业机会太少”(28.80%)和“不想找相关工作,因为个人兴趣”(20.57%)。
   
 
    
   
 图3- 2  202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工作满意度
    
 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88.38%;其中对工作内容的满意度最高,为88.67%。从均值来看,均处于3.03分及以上(5分制);可见本科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图3- 3  2020届本科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注: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就业于“批发和零售业”(94.55%)、“房地产业”(94.44%)的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而就业于“制造业”的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低。
   
 
    
   
 图3- 4  2020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分布 
    
 注:主要就业行业指就业人数≥20人的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总体职业期待吻合度:2020届本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0.68%,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7.26%,“比较符合”所占比例为32.65%;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图3- 5  2020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情况
    
 注:职业期待吻合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专科毕业生
    
 (一)专业相关度
    
 总体专业相关度:80.60%的专科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专业相关度较高;可见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
   
 
    
   
 图3- 6  2020届专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注:专业相关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相关”、“比较相关”、“一般”、“比较不相关”、“很不相关”和“无法评价”;其中,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各主要专业的专业相关度:2020届专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相对较高的专业是眼视光技术(100.00%)。
   
 表3- 2  2020届各主要专业专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情况分布
    
 
  
   
    专业
         | 
    很相关
         | 
    比较相关
         | 
    一般
         | 
    比较不相关
         | 
    很不相关
         | 
    相关度
         | 
    均值
         | 
   
   
    眼视光技术
         | 
    30.00%
         | 
    60.00%
         | 
    10.00%
         | 
    0.00%
         | 
    0.00%
         | 
    100.00%
         | 
    4.20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0.00%
         | 
    45.45%
         | 
    36.36%
         | 
    9.09%
         | 
    9.09%
         | 
    81.82%
         | 
    3.18
         | 
   
   
    康复治疗技术
         | 
    12.50%
         | 
    31.25%
         | 
    31.25%
         | 
    12.50%
         | 
    12.50%
         | 
    75.00%
         | 
    3.19
         | 
   
  
 
 注:1.专业相关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相关”、“比较相关”、“一般”、“比较不相关”、“很不相关”和“无法评价”;其中,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相关”=5分,“很不相关”=1分),计算其均值。
   
 2.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的分析范围。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想找相关工作,但是不符合要求”(30.77%)和“想找相关工作,但是就业机会太少”(30.77%)。
   
 
    
   
 图3- 7  2020届专科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工作满意度
    
 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2020届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94.03%,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最高,为95.52%。从均值来看,均处于2.94分及以上(5分制);可见专科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图3- 8  2020届专科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注: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总体职业期待吻合度:2020届专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3.58%,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5.97%,“比较符合”所占比例为28.36%;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图3- 9  2020届专科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情况
   
 注:职业期待吻合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将学校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99.07%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55.14%。
   
 
    
   
 图3- 10  用人单位对2020届毕业生的满意度
    
 注: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报告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满意度=很满意占比+满意占比+一般占比。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性评价:用人单位认为学校2020届毕业生最重要的前三项能力素质是“专业能力”(55.81%)、“人际沟通能力”(53.49%)、“组织与协调能力”(32.56%)。
   
 
    
   
 图3- 11  用人单位对2020届毕业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性评价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优势评价:用人单位认为学校2020届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强,所占比例为70.59%;其次是“适应能力”(62.75%)及“专业技能和能力”(52.94%)。
   
 
    
   
 图3- 12  用人单位对2020届毕业生能力素质的优势评价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需加强的方面: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应注重加强“创新能力”(25.00%)和“专业技能和能力”(25.00%)方面的能力素质。
   
 
    
   
 图3- 13  用人单位认为2020届毕业生需加强的能力素质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毕业生规模增加,初次就业率稳中有升
    
 学校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如下图所示,近三届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初次就业率水平较高,始终保持在90.00%以上,就业状况良好。
   
 
    
   
 图4- 1  2018-2020届毕业生规模(左图,单位:人)及初次就业率(右图)分布
    
 数据来源:1.2018和2019届数据来自《四海资讯红足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2020届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二、以省内就业为主,服务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
    
 如下图所示,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在四川省内就业的比例均在73.00%以上,处于较高水平。综合来看,这一就业地区分布充分体现出学校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图4- 2  2018-2020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1.2018和2019届数据来自《四海资讯红足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2020届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三、行业分布呈现多样化,教育领域优势突出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覆盖了“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的零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多个行业;其中“制造业”领域为近三届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占比均处于15.00%以上,这一结构与学校专业特色及培养定位相契合。
   
 
    
   
 图4- 3  2018-20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1.2018和2019届数据来自《四海资讯红足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2020届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四、依托民营企业、中初教育单位合理分配人才资源
    
 民营企业/个体为历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一方面,这与我国近年来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及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学校主动与中初等教育单位及重点企事业单位联络,构建合作新模式,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就业机会。
   
 
    
   
 图4- 4  2018-2020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
    
 数据来源:1.2018和2019届数据来自《四海资讯红足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2020届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五、专业相关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专业相关度方面,近三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均在75.00%以上;专科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均在 80.00%以上。
   
 
    
   
 图4- 5  2018-2020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1.2018和2019届数据来自《四海资讯红足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第五篇:毕业生调研评价
    
 学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对学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培养方案的完善及课程设置的改进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及推荐度、对所学课程的评价、任课教师的评价、母校学风建设的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实践教学的评价及能力素质的评价。这些调查将为学校有关部门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1.母校满意度
   
 98.49%的毕业生对母校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8.41%,专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9.38%。可见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过程及校风学风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图5- 1  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母校推荐度
   
 2020届毕业生整体上对母校的推荐度较高,55.12%的毕业生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的母校;38.43%的毕业生不确定是否向他人推荐母校;仅有6.45%的毕业生不愿意向他人推荐母校。其中,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为54.98%,专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为56.71%。
   
 
    
   
 图5- 2  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注:推荐度=“愿意”占比。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3.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均值来看,2020届毕业生对课堂教学总评价的均值为3.90分。
   
 本科毕业生对课堂教学总评价的均值为3.88分;其中,对课堂教学的“课堂纪律”、“课程目标”符合程度评价相对较高,评价均值分别为3.99分、3.95分。
   
 专科毕业生对课堂教学总评价的均值为4.12分。其中,对课堂教学的“课堂纪律”、“课程目标”符合程度评价相对较高,评价均值分别为4.24分、4.17分。
   
 
    
   
 图5- 3  2020届毕业生对课堂教学各方面评价的均值分布
    
 注:1.毕业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其评价维度包括“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和“无法评价”。该指标除去“无法评价”的人数,并对毕业生的反馈赋予1-5分(“非常不符合”=1分,“非常符合”=5分),计算其均值。该均值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生对课堂教学越满意。
   
 2.课堂教学总评价=(课程目标+课程纪律+师生互动+反馈指导+教学效果)/5。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4.对实践教学的评价
   
 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和毕业生与当前社会需求契合度的关键因素。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评价的综合评分为3.74分,各方面均值在3.71-3.77分之间。
   
 2020届本科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评价的综合评分为3.71分。其中,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对其帮助度较高,“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次之。
   
 2020届专科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评价的综合评分为4.06分。其中,毕业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其帮助度较高,“实习实训”次之。
   
 
    
   
 图5- 4  2020届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
    
 注:1.毕业生认为母校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帮助情况,其评价维度包括“很大帮助”、“较大帮助”、“有些帮助”、“没什么帮助”、“完全没帮助”和“无法评价”;该指标除去“无法评价”的人数,并对毕业生的反馈赋予1-5分(“完全没帮助”=1分,“很大帮助”=5分),计算其均值。该均值越高,毕业生反映对其越有帮助。
    
 2.实践教学总评价=(实验教学评价+实习实训评价+社会实践评价+毕业论文(设计)评价)/4。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5.对教师的评价
    
 师资队伍既是教学的主体力量,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的满意情况,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总体满意度评价: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教师评价的综合得分为4.11分;各学历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均处于97.57%及以上,均值均在4.10分及以上(5分制)。
   
 具体方面来看,毕业生对专业课教师各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均在4.12分及以上,对母校公共课教师各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均在4.08分及以上。可见母校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方面获得毕业生的广泛认可。
   
 
    
   
 图5- 5  2020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总评价
    
 表5- 1  2020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各方面的评价
    
 
  
   
    项目评价
         | 
    专科毕业生
         | 
    本科毕业生
         | 
    总体
         | 
   
   
    满意度
         | 
    均值
         | 
    满意度
         | 
    均值
         | 
    满意度
         | 
    均值
         | 
   
   
    专业课教师教学态度
         | 
    99.39%
         | 
    4.28
         | 
    97.89%
         | 
    4.14
         | 
    98.01%
         | 
    4.15
         | 
   
   
    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
         | 
    98.77%
         | 
    4.27
         | 
    97.51%
         | 
    4.11
         | 
    97.61%
         | 
    4.12
         | 
   
   
    公共课教师教学态度
         | 
    99.39%
         | 
    4.22
         | 
    97.46%
         | 
    4.08
         | 
    97.61%
         | 
    4.09
         | 
   
   
    公共课教师教学水平
         | 
    98.77%
         | 
    4.25
         | 
    97.40%
         | 
    4.07
         | 
    97.51%
         | 
    4.08
         | 
   
  
 
 注:1.任课教师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2.任课教师总评价=(专业课教师教学态度+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公共课教师教学态度+公共课教师教学水平)/4。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6.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
    
 学生作为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主体之一,其对各项就业基本素养和能力的评价对于了解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此次调查了毕业生对自身各项能力水平的重要性及其满足目前工作需求程度的评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对基础能力素质的评价: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素质依次为: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善于观察、记忆能力、创新思维、团队意识、阅读理解、主动学习、善于倾听和数学运算;而自身这十项基础能力素质的水平均在2.85分及以上;其中“团队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水平相对较高,均值分别为4.24分和3.90分。
   
 
    
   
 图5- 6  2020届本科毕业生认为重要性占比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及其水平 
    
 注:横坐标为能力重要度,纵坐标为能力水平,坐标轴交点为(0.40,3.58)。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表5- 2  2020届本科毕业生认为重要性占比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及其水平
    
 
  
   
    能力类别
         | 
    重要度
         | 
    能力水平
         | 
   
   
    逻辑思维
         | 
    61.38%
         | 
    3.63
         | 
   
   
    表达能力
         | 
    50.19%
         | 
    2.85
         | 
   
   
    善于观察
         | 
    49.53%
         | 
    3.88
         | 
   
   
    记忆能力
         | 
    38.51%
         | 
    3.01
         | 
   
   
    创新思维
         | 
    36.81%
         | 
    3.35
         | 
   
   
    团队意识
         | 
    33.41%
         | 
    4.24
         | 
   
   
    阅读理解
         | 
    29.40%
         | 
    3.82
         | 
   
   
    主动学习
         | 
    28.74%
         | 
    3.90
         | 
   
   
    善于倾听
         | 
    20.13%
         | 
    3.53
         | 
   
   
    数学运算
         | 
    17.55%
         | 
    3.54
         | 
   
  
 
 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2020届专科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素质依次为:善于观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创新思维、团队意识、阅读理解、主动学习、善于倾听和组织协调;而自身这十项基础能力素质的水平均在2.89分及以上;其中“团队意识”的水平相对较高,均值为4.25分。
   
 
    
   
 图5- 7  2020届专科毕业生认为基础能力重要性占比排名前十位的水平分布
    
 注:横坐标为能力重要度,纵坐标为能力水平,坐标轴交点为(0.40,3.4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表5- 3  2020届专科毕业生认为重要性占比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及其水平
    
 
  
   
    能力类别
         | 
    重要度
         | 
    能力水平
         | 
   
   
    善于观察
         | 
    64.38%
         | 
    4.09
         | 
   
   
    逻辑思维
         | 
    51.88%
         | 
    3.77
         | 
   
   
    表达能力
         | 
    48.75%
         | 
    2.89
         | 
   
   
    记忆能力
         | 
    48.12%
         | 
    3.02
         | 
   
   
    创新思维
         | 
    36.88%
         | 
    3.46
         | 
   
   
    团队意识
         | 
    36.25%
         | 
    4.25
         | 
   
   
    阅读理解
         | 
    23.12%
         | 
    4.09
         | 
   
   
    主动学习
         | 
    23.12%
         | 
    3.97
         | 
   
   
    善于倾听
         | 
    21.88%
         | 
    3.66
         | 
   
   
    组织协调
         | 
    16.25%
         | 
    3.76
         | 
   
  
 
 对专业素质的评价: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2020届本科毕业生认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度均在93.00%以上,对工作/学习的满足程度均在84.00%以上。2020届专科毕业生认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度均在98.00%以上,对工作/学习的满足程度均在91.00%以上。
   
 表5- 4  2020届毕业生对专业素质的评价分布
    
 
  
   
    学历名称
         | 
    专业知识
         | 
    专业能力
         | 
   
   
    重要度
         | 
    满足度
         | 
    重要度
         | 
    满足度
         | 
   
   
    专科毕业生
         | 
    98.17%
         | 
    92.55%
         | 
    98.78%
         | 
    91.93%
         | 
   
   
    本科毕业生
         | 
    93.46%
         | 
    84.48%
         | 
    93.79%
         | 
    84.53%
         | 
   
   
    总体
         | 
    93.86%
         | 
    85.16%
         | 
    94.21%
         | 
    85.15%
         | 
   
  
 
 注:1.重要度为选择“很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2.满足度为选择“完全满足”、“大部分满足”和“基本满足”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四海资讯红足深化教学内涵、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较高。调查结果显示: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8.49%,55.12%的毕业生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的母校;毕业生对母校课堂教学总评价的均值为3.90分;对实践教学总评价的均值为3.74分;毕业生对任课教师总评价的均值为4.11分。与此同时,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最重要的前三项能力素质是“专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认为学校毕业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专业技能和能力”比较强,但同时也希望学校学生能够加强“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能力”。因此,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确立“能力本位”的素质教育理念。首先,把增强学生能力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教学等方面积极进行大学生能力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创新和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次,学校继续深入探索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更加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第三,继续支持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二、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学校2020届毕业生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方面,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物流管理(100.00%)、国际经济与贸易(100.00%)、秘书学(100.00%)等;而临床医学专业就业率相对较低,为71.50%。专科毕业生中,就业率位居前三的专业是学前教育(100.00%)、雕刻艺术设计(100.00%)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100.00%);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率相对较低,为89.29%。专业相关度方面,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临床医学、护理学、建筑学专业的相关度位居前三,占比均为100.00%;而汽车服务工程、工业设计、园艺的专业相关度相对较低,均处于45.45%及以下;本科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想找相关工作,但是就业机会太少”。专科毕业生中,眼视光技术专业的相关度较高,占比为100.00%;专科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想找相关工作,但是不符合要求”和“想找相关工作,但是就业机会太少”。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能相对直观地反映出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认可度,并且直接影响着专业填报的热度;专业相关度是衡量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差异。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建设和监测管理机制,增强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形成就业与招生的联动发展格局。一方面,学校可结合上述就业率及专业对口度较低专业历年的就业状况、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社会需求情况,考虑是否采取调整专业的招生规模、专业结构或者优化专业设置的措施;另一方面,学校可适当增大优势专业的招生比例,增开人才缺口较大的专业,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发挥学院特色优势。
   
 三、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影响
    
 (一)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学校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4.26%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三方面是“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就业手续办理(户口档案迁移等)”和“职业咨询与辅导”。一方面表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校就业工作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5- 8  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指导服务的评价: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各方面的评价结果均在77.70%及以上,其中评价结果最高的是“创新创业大赛”及“创业课程和讲座”。
   
 
    
   
 图5- 9  2020届毕业生对创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注:毕业生对创业指导服务的评价包括满意度评价(创业课程和讲座、创业模拟与实训、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指导服务)和帮助度评价(创业场地支持、创业资金筹措支持)。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的比例。帮助度为选择“很大帮助”、“较大帮助”和“有些帮助”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98.11%;其中49.06%的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表示“很满意”,45.28%的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工作表示“满意”。可见,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图5- 10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校应在“加强校企沟通”(29.91%)、“拓宽服务项目”(17.76%)和“增加招聘场次”(16.82%)这三个方面来加强就业工作。
   
 
    
   
 图5- 11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建议
    
 注:此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占比之和不等于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改进措施
    
 学校注重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提升,每年根据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反馈,聚焦问题实施改善。根据调查显示,学校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就业教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4.26%以上,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各方面的评价结果均在77.70%及以上。
   
 首先,学校继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引导和鼓励学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容纳器”作用,继续引导学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到中央基层就业项目;加强校企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在校内开设实训课和实训模拟,在校外开辟职业模拟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开设实训课等,继续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更丰富的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校应积极向重点领域输送毕业生,围绕“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向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输送毕业生,引导毕业生先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
   
 其次,学校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实行“一生一策”动态帮扶,配齐配强专兼职就业指导老师;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优化高等教育机构,加强应用型高校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以促进学校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再次,学校继续完善创业举措,积极开展创业课程指导工作,推进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要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完善细化毕业生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创业政策,坚决做好创业指导服务;同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如“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深化学校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学校大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创新创业新常态,服务经济提质增效,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学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结 语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社会安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020年两会期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稳就业和保就业成为重中之重。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要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立场定位自身发展,积极落实教育部各项工作的要求,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综合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